褚亮
褚亮,字希明,杭州钱塘人,祖籍河南阳翟(今河南禹州),唐初十八学士之一。曾祖湮,梁御史中丞;祖蒙,太子中舍人;父玠,陈秘书监,并着名前史。业中,授太常博士。大业十三年(617年),金城校尉薛举称王,任褚亮为黄门侍郎。大业十四年,秦王李世民灭薛举之子薛仁杲,以褚亮为铠曹参军。贞观元年(627年),与杜如晦等十八人授弘文馆学士,被封为封阳翟县男,褚亮支持唐太宗拓疆政策,命子褚遂良从军,出兵突厥。累迁至通直散骑常侍,十六年,进爵为阳翟县侯。后致仕归家。贞观二十一年(647年)卒,年八十八。谥号曰康,赠太常卿,陪葬昭陵。

字希明,(560-647)唐大臣,杭州钱塘人。善诗文,博览图史,陈、隋时即以诗才显名。曾仕陈、隋及薛举。入唐,太宗授为秦王府文学。设文学馆,与杜如晦等并为学士,命阎立本画像,他为之作赞文,号十八学士。常侍从太宗征战,多有进谏。官至通直散骑常侍。卒陪葬昭陵。

褚亮,唐朝阳翟()人,又说为钱唐(今杭州余杭)人。[1]少年时机警敏捷,聪明好学,博览群书,善文工诗,喜交游名士。在陈隋时已有显名,十八岁仕后陈,陈至德元年(583),访尚书左仆射徐陵,受到赏识。陈后主闻而召见,命即席赋诗,在座诸人皆频首称许,任为尚书殿中侍郎。陈亡后入隋,为东宫学士、太常博士。大业中,炀帝嫉才,诬与杨玄感有牵连,贬为西海郡司户。大业十三年(617),金人校尉薛举割据称王,任亮为黄门侍郎,参与机密。十四年,秦王李世民消灭薛举,入唐后为秦王府文学(如同教官),后唐太宗每次征伐,亮常随军参预密谋,侍从征战。唐立国之初,褚亮常对内外大政提出建议,曾劝止唐高祖冬猎,以免扰民。贞观元年(627),与杜如晦等十八人授弘文馆学士,馆内轮流值宿,以备咨询军国大事。贞观九年,任员外散骑常侍。后迭有升迁,又改任通直散骑常侍。十六年,进爵为阳翟县侯。亮大力支持李世民扩大疆土政策,命子褚遂良从征,出兵突厥。唐统一全国后,他为文学馆招聘贤才,与杜如晦等人以本官兼任学士,共十八人。唐太宗曾命画家阎立本为他们绘像,并让亮为这些像作赞,号称《十八学士写真图》,题上名字爵位,收藏为朝廷档案,是当时极高荣誉。后辞官归里,晚年病休在家,李世民还不断派人慰问。年九十三卒,著有文集二十卷。

少时聪明好学,博览群书,善文工诗,喜交游名士。陈褚亮至德元年(583),访尚书左仆射徐陵,受到赏识。陈后主闻而召见,命即席赋诗,在座诸人皆频首称许,任为尚书殿中侍郎。陈亡后入隋,为东宫学士、太常博士。大业中,炀帝嫉才,诬与杨玄感有牵连,贬为西海郡司户。大业十三年(617),金人校尉薛举割据称王,任亮为黄门侍郎,参与机密。次年,秦王李世民消灭薛举,亮入为秦王府文学,侍从征战。唐立国之初,亮对内外大政常提建议,曾劝止唐高祖冬猎,以免扰民。贞观元年(627),授弘文馆学士,与杜如晦18人在馆内流值宿,以备咨询军国大事。九年,任员外散骑常侍,又改任通直散骑常侍。十六年,进爵为侯。亮大力支持李世民扩大疆土,命子遂良从征,出兵突厥。晚年病休在家,李世民还不断派人慰问。著有文集20卷。 唐统一全国后,他为文学馆招聘贤才,与杜如晦等人以本官兼任学士,共十八人。唐太宗命阎立本为他们绘像,并让亮为这些像作赞,号称十八学士。后辞官归里,卒年88岁。

诗文

乐府杂曲。鼓吹曲辞。临高台

唐代:褚亮

高台暂俯临,飞翼耸轻音。浮光随日度,漾影逐波深。

迥瞰周平野,开怀畅远襟。独此三休上,还伤千岁心。

 

祭方丘乐章。顺和

唐代:褚亮

万物资以化,交泰属升平。易从业惟简,得一道斯宁。

具仪光玉帛,送舞变咸英。黍稷良非贵,明德信惟馨。

 

奉和望月应魏王教

层轩登皎月,流照满中天。色共梁珠远,光随赵璧圆。

落影临秋扇,虚轮入夜弦。所欣东馆里,预奉西园篇。

 

在陇头哭潘学士

陇底嗟长别,流襟一恸君。何言幽咽所,更作死生分。

转蓬飞不息,悲松断更闻。谁能驻征马,回首望孤坟。

 

奉和禁苑饯别应令

大藩初锡瑞,出牧迩皇京。暂以绿车重,言承朱传荣。

舒桃临远骑,垂柳映京营。惠化宣千里,威风动百城。

禁籞芳嘉节,神襟饯送情。金笳催别景,玉琯切离声。

野花开更落,山鸟哢还惊。微臣夙多幸,薄宦奉储明。

钓台惭作赋,伊水滥闻笙。怀德良知久,酬恩识命轻。